EN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凌筱峤教授做客第1232期社科大讲坛——伊维德与奚如谷的杂剧翻译与研究

作者:

2022年06月03日 10:32

浏览量

2022528日上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语言与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凌筱峤受邀做题为“伊维德与奚如谷的杂剧翻译与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通过腾讯会议线上进行,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石玲教授主持,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贾振勇教授出席,文学院部分教师与研究生聆听讲座。

凌教授通过回顾与伊维德、奚如谷两位汉学家的深厚交谊,介绍了两位先生的汉学成就,进而引出本场讲座的主题。凌教授指出,伊维德、奚如谷两位先生自《中国戏剧资料(1100-1450)》(以下简称《资料》)起,合作长达40多年。《资料》共有八章内容,通过详实的资料,构建起了宋金时期戏曲舞台表演的发展模式,从史料和剧作方面对戏曲进行了历史性建构。《资料》不仅翻译了许多戏曲文本,还借鉴了众多学术前辈的成果。期间,凌教授还以《东京梦华录》中“京瓦伎艺”部分的翻译为例,说明翻译对了解原文具有指导作用。

凌教授认为,王季思先生校注的《西厢记》是目前学界最流行的本子,此书所引用的版本多样,文献价值极高。由此,凌教授谈到,在上世纪90年代伊维德、奚如谷两位先生翻译《西厢记》之前,《西厢记》的英译本多以金圣叹评点本为底本,但是这些版本距离《西厢记》成书年代较晚。针对这种情况,两位先生以时间更早的弘治本(1499年刊刻)为底本,并以其他版本和材料作为补充。需要指出的是,两位先生在翻译时,独出心裁地把弘治本的页码放入译本。此外,凌教授以《西厢记》部分章节为例,说明了《西厢记》英译附录旨在还原明代商业刻本的原貌。《西厢记》的翻译体例也是凌教授的关注点,无论是人物角色还是体裁术语,伊维德和奚如谷两位先生都处理得十分妥当,对剧中双关语的复译更为英译本增色添彩。

凌教授还介绍了伊维德、奚如谷两位先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如2010年的《和尚、强盗、战争与神仙——十一部中国早期戏曲》和2012年的《战争、背叛、结义:中国早期三国戏》等。他们强调早期中国戏曲版本的重要性,并使用现存最早的版本作为翻译底本,排版时对原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还原。通过翻译对照,两位先生向我们传达了他们对原刊的认识,并为读者带来了剧场般的体验。

互动交流环节,于冬云教授与凌老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凌老师也细致地解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最后,石玲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发言。她认为凌老师的报告信息量大、学术含量高、视野开阔,使大家受益良多!石教授高度评价了伊维德、奚如谷两位先生及凌教授扎实的文风,并期待以后与其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主讲人简介】

凌筱峤,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语言与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撰稿:周 童

审核:石 玲

供稿审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