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社科要闻
社科要闻
社科要闻
社科要闻

近代的邂逅: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成立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召开

作者:徐时爽 李光贞

2019年10月28日 16:46

浏览量

 

1019日上午,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日本文学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社会科学处承办的“近代的邂逅: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成立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千佛山校区邵逸夫报告厅成功举办。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征、日本国际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坪井秀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阅、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专家高崎三千代等三十多所高校的嘉宾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我校社会科学处副处长顾大伟致欢迎词,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葛云锋教授主持开幕式。顾大伟副处长在欢迎词中,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此后,李征教授、坪井秀人教授、高崎三千代女士先后致辞,对我国日本文学研究的历史、中日双方在日本文学研究领域取得进展进行回顾及今后的研究课题予以期望。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岳希亮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后的主旨演讲,由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霞主持。首先由坪井秀人教授围绕“世界文学中的日本文学”这一主题发表演讲,坪井教授指出,受到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世界文学”在超越民族文学研究的界限、以世界主义视角考察民族文学的同时,其本身也因国际资本主义的影响而包含诸多矛盾与问题;坪井教授在演讲中进一步通过分析世界历史与世界文学、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对日本文学涉及的问题以及日本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联性进行说明。之后,周阅教授围绕“冈仓天心的中国之行与中国认识”这一主题发表演讲。日本美术评论家、教育家冈仓天心曾开设一门“美术史”课程,并以他所著的《日本美术史》为讲义,该课程内容大量涉及中国美术史,而在课程结束之后,冈仓天心对中国的认识却发生明显变化,周阅教授对引起这一变化的契机——冈仓天心的首次中国之行进行介绍,并对天心中国认识的变化、天心的亚洲认识、其观念自我修正的背景与过程进行详细讲解。

主旨演讲结束后是文学对谈环节,在上海师范大学郭勇教授主持下,五位嘉宾李征教授、南京大学叶琳教授、日本京都女子大学刘小俊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洁教授就“日本文学研究的历史、研究现状与今后中日学者的合作课题”展开对谈。李征教授首先对日本文学研究会的成立过程、历史发展进行了回顾。他指出,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79年,是国家民政部认定的一级学会,多年来,研究会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在促进我国日本文学研究、与日本文学学术界交流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成为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随后的发言环节,刘小俊教授提出日本现代文学受到古典文学的影响,具有古典文学的特征,而在比较中日两国对古典文学研究的过程中,刘教授发现受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中方对古典文学的研究较少,因此,刘教授认为在研究日本文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古典文学予以更多关注,例如:对《万叶集》及其汉译本进行研究等。对此,李征教授表示赞同,并提出研究文学要关注其源头,要从单方面向多元化发展。而后,南京大学教授叶琳通过引用日本近代作家大江健三郎的话“21世纪是女性文学的世纪”提出自己的看法,叶教授指出近代日本女性文学作品数量增多、质量提升,以日本女性文学为主题的研究也会在今后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接下来,李征再次发言,从日本近代小说家横光利一谈起,通过回顾日本新感觉派与中国新感觉派的发展历程,指出两者的异同点,李教授认为中国新感觉派受到日本的影响,因此,可以从鲁迅研究和与中国的比较方面对日本新感觉派进行考察。之后,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高洁在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学研究特色外,又以森鸥外为代表的日本近代作家深受汉学影响,其文学作品中不乏中国题材为例,认为关于日本文学中中国题材的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对谈环节最后,与会专家与学者们就以上观点争先恐后发言,特别是对于和歌翻译的标准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会议,今年轮空,但今年是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为了纪念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而特此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所以,本次研讨会为了更好地回忆过去、展望未来,使大家能够充分地讨论问题,在发言形式上也做了很大改变。除上午的文学对谈外,下午的讨论中,根据各位代表的研究领域进行大体分组,每组设置一个大的议题,参会代表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结合议题进行发言。

首先,围绕“中日比较文学的研究现状与新课题、新方法”议题展开讨论。该议题主持人为日本东北公益文科大学教授吴卫峰。吴教授首先发言,对中国台湾诗人陈黎“现代俳句”以及日本俳句翻译的解读,分析陈黎写作以及翻译俳句的特点和意义,并以此为例探索俳句对台湾现代诗歌的影响;深圳大学教授童晓薇则结合现实对日本小说家佐多稻子的《女作者》的内容和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光贞通过分析黑岛传治、栋田博和太田洋子这三位日本近代作家以山东为素材创作的文学作品,考察其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并通过表面结构分析,挖掘百年来缠绕在中日两国间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孙立春通过研究小田岳父《鲁迅传》的创作及其在国内的译介和传播过程,对鲁迅研究越境到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时所产生的变异及40年代鲁迅研究的“中日互证”状况进行分析;复旦大学副教授山本幸正从日本小说家石川达三的战后新闻小说出发,对传媒与文学的关系进行考察;同济大学副教授梁艳以喋血生翻译的《少年军》为中心,结合历史时代背景,通过译文与底本的对比分析,考察喋血生的作品选择机制、翻译动机和策略,并对日文转译作品中的文化与政治进行探讨。

之后,与会嘉宾围绕“日本近现代文学的深化与拓展”这一议题展开讨论。日本崇城大学教授单援朝为该议题主持人。单教授首先以日本左翼文艺杂志《文艺战线》特派员小牧近江和里村欣三的活动为视点,对两人的上海之行以及《文艺战线》与创造社的关系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中日无产阶级文学第一次接触的意义;山东大学教授肖霞以易卜生名剧《玩偶之家》中第一次由女性扮演 “娜拉”为切入点,结合《青鞜》中带有强烈女性意识的评论,对大正时期的女性与女性文学进行分析;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杨伟将近代中日混血诗人黄瀛的诗歌置于日本文学内部以及同时代中国新文学的语境中进行再评价,从而重新审视其独特的价值和可能带来的生产性;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梅定娥通过调查1867年至1945年日本知识人到访南京的文献资料,梳理不同时期日本文人对南京的印象,分析其变化规律并考察其与日本人的中国印象的关系;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赵海涛通过对明治文豪尾崎红叶不同时期作品的分析,归纳出尾崎对左拉小说改写的特点;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刘东波则通过分析宫泽贤治作品中关于西域物品的内容,考察其与《汉和对照妙法莲花经》的编译者岛地大等的关系。

接下来,与会嘉宾围绕“科技、文学、翻译:年轻研究者今后需要怎样做研究”的议题展开讨论。武汉大学教授李圣杰作为该组主持人,首先通过梳理川端康成对“舞蹈”的认知,分析其作品中关于“舞蹈”的书写,并对川端康成文学中“舞蹈”的位相进行探讨;山东女子学院讲师李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教科书在中国的翻译与使用进行了考察;江苏师范大学讲师王静通过研究村上春树与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的对话资料,分析村上春树作品中对荣格思想的受容;上海师范大学讲师陈晨通过关注同时代日本女性作家村田沙耶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结合新自由女性主义思潮,探讨当代日本女性写作中差异性与孤立性的特质及意义;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生叶晓瑶对谷崎润一郎的作品《鸭东绮谭》中对京都的描写进行了考察。李征教授、周阅教授则再次被大会分在这组,以专家导师身份,与年轻的学者共同探讨问题,对他们的研究进行指导。

在最后环节,大会设置了全体自由讨论环节,全体到场嘉宾在“日本文学教育与课堂教学”议题下展开全场大讨论,围绕着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文学课与年轻学生宁静致远性格养成的关系、在商品化大潮下如何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等内容,代表们争先恐后,积极发言,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与会嘉宾进行了热烈、友好、专业的学术交流,观点新出,思想碰撞,大家感觉收获很大。

最后,李征教授进行闭幕总结。李教授对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与学者表示感谢,对我校领导、老师、志愿者同学为保障会议顺利进行的付出给予高度赞扬,并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山东莫言研究会、申乃群教授、张铃博士对大会的贡献表达了感谢之情,最后对中日双方在日本文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的进展表达了期望。会议在全体与会嘉宾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通过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与研究者深入交流了日本文学研究、中日比较文学研究、文学教育与课堂教学等方面的重要议题,理清了今后我国的日本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下一步的奋斗目标和研究规划。本次会议的举办对推动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推进相关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供稿审核人:徐时爽、李光贞